冷記憶:董鶴
開幕時間:2015-04-04 16:00:00
開展時間:2015-04-04
結束時間:2015-05-07
展覽地址:北京朝陽區(qū)酒仙橋路10號恒通商務園B36-B座1層Hi藝術中心
參展藝術家:董鶴
我的故事
董鶴
97年夏季,我在上初中,我的母親去世了。當時的我并不知道這個影響會有多久,套用現(xiàn)在人的一句自我安慰的話“生活還是要繼續(xù)”??墒沁@個繼續(xù)卻和之前有了很多的區(qū)別。我不得不面臨家庭里的那種缺失,生活上的關心少了,家里變得亂了,家中很重要的一半,對男孩成長很重要的一多半不見了。從那之后每隔一段時間我就會夢到母親,各種場景各種情節(jié),但都脫離不開那個家。一次夢里她說從那個世界回來這里只能呆一天,時間一到就要回去了……一切場景都是那么的熟悉,至今歷歷在目,還是三口之家,還是那么溫暖,不同的是后來多了兩條小狗。母親生前特別想養(yǎng)狗,雖然她沒能實現(xiàn)這個心愿,但我?guī)退B(yǎng)了,2011年夏天狗狗lucky已經(jīng)替我去那個世界里陪她了。所有的溫暖似乎只有在夢里才能再次出現(xiàn),那么美好。
我現(xiàn)在仍然能很清晰地把鏡頭切回到那個夏天,那一些場景。媽媽躺在醫(yī)院病床上,爸爸把給她做的雞湯用個紅色的鐵制暖瓶裝著帶了過去。下午的陽光從大大的多格的窗戶灑到病房里,一半灑在病床上,另一半灑在地面上。那天下午我爸帶著我媽去沈陽確診具體病情,只有我一個人留在病房里。周圍還有五張床,三個病人分別躺在各自的床上(記憶當中是這樣的)。我們沒有說任何一句話,她們之間也沒有。雖然她們一直在這個屋里,卻像是已經(jīng)從我的世界里消失了一樣。我躺在媽媽的病床上看一本不知哪里得來的小說雜志,看了一個武俠小說還看了一個劇情類的。整個下午我都躺靠在床上看雜志。雖然是夏季,陽光也是溫暖的,但是多多少少已經(jīng)有了秋季那種熟透了的落敗感了。那種暖色的陽光我就是感覺有些僵硬冰冷。雖然當時我并沒有意識到這次確診注定了最后的結局,而且沒有人跟我說是白血病,我只聽說是再生性障礙性貧血,我媽去世之前都沒有人告訴過我具體病情。在我看來再生性障礙性貧血不是什么不治之癥,我仍然可以半悠閑的看小說。爸媽從沈陽回來后也沒說什么,我以為繼續(xù)治療一段時間,多住兩天醫(yī)院就可以好的,然后我們還會恢復以往的家庭,繼續(xù)我們的生活。
第二個場景是媽媽治療一段時間后,因為醫(yī)療費用太高就暫時回到了家里,我爸聽電臺廣播里介紹的,跑到長春買來了治療血液疾病的特效中藥,他們決定在家吃中藥治療。沒幾天媽媽因病情嚴重了,又回到了醫(yī)院。記憶中回醫(yī)院的那天晚上感覺很冷,我媽在病床上,那個床是生鐵的,異常冰冷,床單被子枕頭都是冷白色的,我媽躺在里面,因為化療臉色是蒼白的,感覺這屋子里的一切都是冷的,白的。這里面有冷冷的綠色,藍色,黑色,白色。護士給我媽輸血,因為反復的輸液,手和胳膊的血管已經(jīng)找不到了,只能在腳脖處下針。針頭好似帶著冰塊和北風,很鋒利地刺了進去。媽媽血管太細了沒有扎好,血回流了,從針刺處的腳踝流了下來,流在媽媽蒼白的皮膚上。感覺冰冷的室內(nèi)又出現(xiàn)了一條暗紅色、粉紅色相加的冷冷的血線。當時我媽的意識已經(jīng)模糊了。當晚我回家睡了,就在第二天早上六點,爸爸叫醒我說媽媽不在了,我以為他在開玩笑。等我進了那間病房,才證實媽媽確實已經(jīng)不在了。但我一個人坐在媽媽身體旁邊的時候卻分明看到她的胸口好像還在呼吸,一起一伏,但我沒有再去吵醒她……
我以為這些只是我必須要走的人生經(jīng)歷,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她對我各方面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巨大。我在沒有父親任何干預的情況下,選擇了高中學繪畫和大學要報考的學校。那一年開始,一切都需要我自己來做決定了。我選擇繪畫,現(xiàn)在看來或許是一個必走的路。我還沒上小學的時候,就經(jīng)常自己呆在家里。我喜歡上了橡皮泥,天天用橡皮泥捏最喜歡的變形金剛。我不同于其他小朋友的橡皮泥用法,他們把所有顏色揉混在一起變成大團的灰球用。我則是小心保持著每種顏色,捏出機器人身體的每個部件,當玩膩了一個形態(tài)的機器人,還會拆分、按顏色分類再玩兒。后來看到當時的熱播劇《紅樓夢》與《射雕英雄傳》,我就找來紙和筆在上面畫賈寶玉,林黛玉還有黃蓉,說起來當時還是我老姨喜歡畫這個才帶起來我也畫的。
8歲上了小學之后開始喜歡看漫畫了。同時又因為父親天天喜歡聽評書所以我也就跟著聽了起來,這個習慣直到大學畢業(yè)還有。在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開始嘗試畫漫畫,四年級的時候我寫了一本武俠小說。因為看《天龍八部》特別沉醉就把小說起名為《天龍八部》了,后來因為畫漫畫需要,又改名為《魔云風云》。我在班級里因為這個小說成立了一個初級幫派“魔云派”,自任教主,還有兩個副教主,稱呼老二老三。班里所有男生都加入了這個幫派,直到有一天,一個孩子要退出,我把他打了,這時老師才察覺到了一個“小幫派”在班級內(nèi)的出現(xiàn)。她解散了“魔云派”。不過我們魔云三兄弟是一直持續(xù)到小學結束才分道揚鑣的。因為我上課寫這個小說是從右往左豎排寫的,所以一個政治老師說這樣寫字的一定不是個好學生。其實我的成績在班里一直還是前三名的。小說寫好后班里同學還傳閱著看,至今也不知道大家以為如何,但當時就都加入了我的教派。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用紙板做紙模了。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喜歡上軍事,其中最著迷的武器是軍艦,買了很多各種帆船和現(xiàn)代軍艦的書籍。我最開始就以這些為參照做起了紙模軍艦,拿我用橡皮泥做的海盜人當船員,記得當時海盜的盔甲和衣帽是用煙紙的金銀色和薄鋁片做的,刀槍就是用薄鋁片剪出來的形狀。
初中一年級開始看《三個火槍手》和莎士比亞的書,之后又寫了點小劇本,雖然沒寫完,但憑著當時的沖動已經(jīng)寫了二三十頁。后來我就把小學的那本完整的武俠小說《魔云風云》改編,畫成了三十多本漫畫書。同樣是課堂上傳閱給同學看時被老師發(fā)現(xiàn),老師指責我是“糖衣炮彈,人民的敵人”,并且為此罰站,她沒有說要站多久,直到我自發(fā)扇了好幾下自己的嘴巴她才肯罷休。說到初中,我仍然在和表弟玩玩具兵和我自制的紙板軍艦。不過初中的軍艦已經(jīng)變?yōu)樯壈媪?,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當時包括航母戰(zhàn)列艦巡洋艦等足有三十多艘。
高中選擇了藝術類高中,直到這時我才開始真正有老師專業(yè)的教授素描色彩基礎。雖然以前也偶爾報班學個國畫螃蟹、大蝦、竹子等,但那些都是斷斷續(xù)續(xù)的。高中的學習進步還算明顯,所以最后一年報考了當時的神圣殿堂“魯迅美術學院”。專業(yè)老師一直認為我們班這二十來人不可能有考上的,因為那也是他們的神殿可望而不可及。當年的確也沒有考上,不過因為復讀專業(yè)課過了中央美院的,所以再也提不起興趣考魯美了。當時就固執(zhí)地認為中央美院才是我應該去的,才是真正要當藝術家的人該待的地方。一共經(jīng)過了五年報考,我雖然專業(yè)成績都還不錯,可就是英語不行,到最后也沒有考上。說到英語,我大概也是因為初中二年級換了一個教英語的班主任,她只關照進她課外班的學生,其他一律橫眉冷對。也許就是這個原因我再也不想學英語了。不過當時我的文理科成績都是不錯的,而且我在小學時一次記憶深刻的生日聚會上,我媽請來小伙伴們一起給我過生日,并問我們的理想,當時我就說是“科學家”。即使到現(xiàn)在,我仍然想當個“科學家”,對天文物理、地理、生物等學科一直以來都有著濃厚興趣,所以現(xiàn)在創(chuàng)作的很多作品都和這些有關。
考大學之前我經(jīng)常去沈陽的北方圖書城里翻看畫冊。一直看現(xiàn)代藝術類的書籍,并沒有去看任何一本考學類的書。一天,在一本介紹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書中,我看到了可以說對我整個繪畫觀徹底打翻又重新塑造的作品--培根的三聯(lián)畫。當時翻看整本書只對這一件作品有印象,只是感覺畫的很怪異,但等過了一個月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腦袋里,還能很清晰地記住這件作品,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或許是因為喜歡或許是被震到了。這讓我對藝術作品的涉及不再只是中國式的古典了。那之后我又買了基弗的進口畫冊,也開始迷戀起了基弗的繪畫。
我大一報到那天就開始買畫框釘畫布畫自己大學的第一張創(chuàng)作。我高三時候已經(jīng)開始創(chuàng)作油畫作品,在上大學前已經(jīng)畫了五六張創(chuàng)作,但大學的第一張畫對我來說,應該算是一個真正的起點。當時的同學和老師,都沒有見過還沒開課就開始畫自己創(chuàng)作的學生,而且大部分同學都沒有畫過創(chuàng)作,都是剛剛跨過考前油畫頭像的門檻,甚至基本不知道什么是創(chuàng)作。他們那時理解的創(chuàng)作可能就是大四的一張畢業(yè)作品。大一時期的畫作,雖然模仿基弗的痕跡非常明顯,但這個行為還是受到了老師的鼓勵。之后這件作品也在當時優(yōu)秀的美術刊物《術觀察》上發(fā)表了,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巴掌大的圖片,但那卻是我第一張刊登發(fā)表的作品,也是我第一張創(chuàng)作的作品。隨著我創(chuàng)作行為的持續(xù),周圍室友受我的影響,也開始和我一起畫了,這樣的鼓勵讓我畫的更起勁了。在大一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個韓國的造型大展,估計是因為民族大學的原因吧。那個時候我開始在網(wǎng)上搜一些繪畫類的大獎賽,也都去投稿,換回了一些有名無實的亂七八糟的獎項。那一年是大一,2005年。大一結束的時候有幸入選了當時上海雙年展發(fā)起的一個國際學生展,那個時候身上只有二百塊錢,傾其所有買了材料,錢不夠了就從老家的一個朋友處借了三百塊錢。暑假學校畫室都關閉了,我就抓緊時間在寢室里完成我的第一件裝置攝影作品。這借來的三百塊錢又要做作品又要維持日常生活,我就每天只吃一個一塊五的面包和一袋四毛錢的豆奶。就這樣做了一個星期終于完成了,然后用中國郵政最便宜的包裹打包郵寄到上海。暑假快結束的時候上海組委會給我打電話說需要我親自去布展。當時雖然沒錢了不過也沒辦法,為了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我從家里又要了點錢買火車票,第一次去了上海。布展的材料和讓作品播放而新接的電線等費用,對于我來說也不是一筆小錢兒了。就這樣為了節(jié)省開支,布展的兩天半里我每天只喝一瓶可樂,找了一個應該算是危房的地下室住了兩天。現(xiàn)在還記得當時那個地下室墻上的兩條裂紋,屋里沒有空調(diào)只有電風扇。每天布展回來都是一身的汗,用洗冷水澡和電風扇的風來降溫。那次同時展覽的都是當時國內(nèi)開設新媒體和實驗藝術課程學校的研究生們,以及幾個優(yōu)秀的國外學子??孔约和陡迦⒄沟闹挥袃蓚€人,我和另一個來自廣州美院的女孩。我算是第一次在那個地方見識到了這么大的場館和繁忙的布展現(xiàn)場。當時上海城市雕塑藝術中心承辦了這個國際學生展,它就成為上海雙年展的分會場。一個剛剛由大工廠廠房改建的藝術中心,這么大體量的工業(yè)建筑我還是比較少見的,而在這所有參展大學生里面因為我們兩個都是散戶,所以布展過程中連電線和燈光都沒有,這些基礎設備還需要我們兩個人湊錢來找?guī)煾蛋惭b。不過通過在這五六米挑高的石灰墻空間里搭建臨時木板墻并安裝電線和燈具我也得到了一些經(jīng)驗。布展完成的那天下午就是雙年展開幕式,我沒有等到開幕式開始,中午就乘著火車返回了北京,就是為了節(jié)省幾十塊錢的住宿費。展覽從開始到結束我也沒有得到過任何人的反饋,因為沒有錢支付運費,后來作品都沒有運回來。但是有一本當時刊登我作品的展覽畫冊我留了下來。
從大一開始我就經(jīng)常去798看展覽,還常去三聯(lián)書店看藝術雜志期刊,又去各種進口書店看國外藝術家的畫冊。真正讓我逐步打開眼界的就是這個階段。我也在同時進行著課上寫生作業(yè)和課下創(chuàng)作。當時的創(chuàng)作嘗試了幾種風格與狀態(tài),同時也在大量的看各種藝術家平面的和立體空間類的作品。在大一下學期到大二的過程中我漸漸發(fā)現(xiàn)了喜歡的藝術家類型。我把我喜歡類型的藝術家總結出一個規(guī)律并整理出名單,開始更有選擇性地觀看和學習。為了避免因為喜歡某個藝術家而出現(xiàn)過分模仿的現(xiàn)象,我大量閱讀了一批藝術家而不是簡單的一兩個藝術家,并且還會把圖片文字結合的來看。這時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不但喜歡繪畫作品,同樣也喜歡裝置和空間類作品,我就開始嘗試做了幾件裝置作品和一些攝影作品。不過當時的作品或多或少還是主要在樣式上做文章,或許這也是剛開始嘗試都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吧。
大一上學期的作品都在畫基弗類型的,作品內(nèi)容無外乎古城墻古遺跡什么的,也會去套用上歷史的標簽。不過從下學期開始不知道什么原因,我開始關注一些生命方面的主題,私想或許這個就是開篇講到的,我母親去世對我造成的影響之一。而且這條生命死亡的線索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畫面里一直都是冷色調(diào),冷藍冷綠冷灰色甚至連紅色的火焰都是那么冰冷。原本我以為這些就是顏色偏好,是觀看藝術家類型對自己的影響??蛇@兩年經(jīng)過總結發(fā)現(xiàn),或許母親住院當時的情景,才是讓我有這些顏色偏好的真正原因。我想所謂顏色感覺和對某些題材以及角度的敏感,大概都是出自一個人的經(jīng)歷。
在我藝術從業(yè)這條路上,真正起到轉(zhuǎn)折的事件就是大二下學期得知伍勁老師策劃的新銳繪畫獎。當時從一本頗有影響力的雜志《Hi藝術》上看到新銳繪畫獎征稿啟事,也因當時多少參加過一些不知名展覽累積了一點小信心,于是投了稿。那時看到很多藝術新星都是從這個獎起步的,所以還是對入選抱有很大的期望。不過兩三個月過去了都沒有任何音信,漸漸也不再提及這個事情了。有一天在上人體寫生課時,我接到一個陌生號碼打來的電話,沒有多想就接了。驚喜的是,打電話來的居然是策劃人伍勁老師。他通知我可以拿原作進入復評階段,并且對幾件投稿作品給出了一些建議。這個興奮勁兒持續(xù)了很長時間,距離寄送原作的時間還有兩個多月,馬上就要放暑假了。暑假后開學我得到了入選07年“聚沙塔-中國新銳繪畫獎”的通知,這消息使我的心臟跳得更加劇烈。這個展覽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正式的聯(lián)展,同時也讓我第一次真真正正銷售出去了作品,第一次感受到繪畫也可以養(yǎng)活自己,繼續(xù)下去。
通過那次展覽的亮相,新時代畫廊的張先生聯(lián)系上了我,我真正開始和畫廊合作展覽和博覽會了,算是開始步入藝術這條路的正軌。我開始可以不用去代課,就能自己繼續(xù)做作品了。當時也很感謝張先生的賞識,能拿我的作品做展覽和博覽會的推廣,我也因此更增加了信心和畢業(yè)后就走這條路的決心。大學的后兩年基本就是拿賣畫的錢來繼續(xù)做作品和過生活。因為我從高中開始喜歡玩一款叫最終幻想的游戲,但一直沒錢買ps2和這款的正版游戲,這回我可以實現(xiàn)這個夢想了,一氣兒買了電腦和游戲機,就算是過上了我想要的自由生活,又有得畫又有得玩兒。當時的作品里充斥著紅色,粉紅色,普藍色和鎘綠色。那種因年輕的氣息和對社會充滿著很多期許的狀態(tài)布滿了每一張作品。我一直認為我們對這個世界是有責任的,世界上時刻發(fā)生著的那些看得見的死亡、看不見的戰(zhàn)爭、身邊環(huán)境的污染與社會的破壞等等,這些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在畫面里就自然而然呈現(xiàn)了用各種素材來表現(xiàn)自然界各種生物的死亡與誕生,物與記憶存在與消亡的過程。也是在那兩年,我參加了上海一個加拿大人和靳羽西女士合作的年輕藝術家展覽。在那次展覽結束后我收到匯過來的歐元,當時也很不解為什么會是歐元,不過也沒多問,給錢還不好啊,也就收下了。這件事情直到后來我才知道了其中原委……
可以說大學后來這段時間創(chuàng)作和生活都比較自由順利,到了09年大學畢業(yè),藝術市場開始沒有08年之前那么火熱了,同時我也面臨雙重選擇。第一是作品面貌的問題,大學這四年為一個階段,但到畢業(yè)后我需要一些調(diào)整,因為生活狀態(tài)變了對周遭事物的理解也多少有一些遞進式的變化。這樣一來,如果繼續(xù)以前的作品面貌,勢必會不那么貼切了,多少就會產(chǎn)生虛假和故意的成分,所以作品需要隨著生活和理解的變化而調(diào)整。當一件作品貼近自己的時候,不但別人能看出來,自己更會有最直接第一手的切身感受。最貼近自己的作品,就是當時當?shù)貏?chuàng)作起來最舒服最得心應手的作品,也是自己看起來最有體溫和熱量的作品。當時的我,因為簡單的經(jīng)歷了一點市場的邊緣和一些展覽,對作品的理解也會相對冷靜一些。所以當時我選擇了畢業(yè)前就想畫的一組冷藍與白色相應的繪畫。我理解為,那樣的作品才是我當時想要的,從我生活狀態(tài)里長出來的作品。然后第二個選擇性問題就是,是否找個工作然后再堅持繪畫。因為市場的冷卻,09年得到的畫款也相應的減少了,所以可能就會面臨用一個工作來養(yǎng)活創(chuàng)作的境況。但后來因為當時剛談了第一個女朋友,她的支持和自己的確是沒有找到合適工作的原因,選擇了繼續(xù)租工作室畫畫。事后想來,可能也因為我這樣的繪畫工作者沒有練就其他生存技能,所以難以從事其它行業(yè)。同時也因為自己生活能力不夠強。自己從父親那繼承而來的將就式的生活方式和些許對未知新工作的抵觸,才可以讓我專心繼續(xù)繪畫,并且與戀愛中女友的鼓勵支持也是有很大關系的。
畢業(yè)半年多之后,來到了10年,在林松老師的支持下我選擇了和世紀翰墨畫廊合作。也就在這個同時,發(fā)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一天我在工作室剛剛起床準備工作,這時手機鈴響,我接到了一個當時感覺莫名其妙的電話。電話那頭的人,說是某雜志接待蘇菲·瑪索來華的工作人員,蘇菲·瑪索曾經(jīng)在一個展覽上買過我的畫,這回來北京想見見我本人,并且拍一組照片。我當時就很疑惑,還問哪個蘇菲·瑪索,直到她說是法國影星我才恍然大悟。這樣的場景在以前似乎只有在夢里才會出現(xiàn)。接過電話之后,我在為接待蘇菲·瑪索而準備展覽的那幾天里一直興奮得睡不好,直到她要去畫廊看我展覽的頭一天晚上我甚至失眠了。
第二天,蘇菲和她男朋友一起來我的工作室。當時我十分緊張,加上我英語又很爛,那一天基本沒說幾句話,一直在亢奮和緊張的狀態(tài)下進行著。蘇菲說她把我的兩張作品,一個掛在玄關一個掛在客廳,同時她的男朋友克里斯托弗·蘭伯特也從另一家畫廊看上了我的兩件作品。直到這個時候我才明白,原來之前上海那個藏家的歐元是蘇菲·瑪索匯來的。而她男友說的兩件作品也從另一家畫廊得到了證實。明星果然是見多了各種場面,主動要求我過去和他們一起,在我的展覽上合影留念,還擺出各種pose。當時為了防止太多的影迷,她們特意提醒這個消息不要外傳。我們沒有通知其他人,只有畫廊的幾個工作人員在現(xiàn)場。但這還是因為現(xiàn)實中見到了以前只能在電影中見的影星而產(chǎn)生了轟動。蘇菲·瑪索本人是很有親和力的,她通過翻譯還詢問了我通過作品可否養(yǎng)活自己等一些讓人感覺更貼心的問題。整個見面過程,我內(nèi)向的性格表現(xiàn)得很徹底,一直都是蘇菲在主動問我。這次見面還是讓我興奮了很久。
也在這一年我第一次開始養(yǎng)動物,一只是兩個月大的黑色泰迪犬,取名豆豆,也是我大學的外號。狗狗給我每天生活和工作在家的單一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的作品中開始明確的出現(xiàn)了動物,也增加了很多對動物生命關愛的要素,同時也算是完成了我媽以前的一個小愿望。這次的養(yǎng)狗經(jīng)歷對我作品面貌的變化又起了不小的作用,作品中開始越來越多有情感的成分和動物的元素。這里既包含了對動物和生命的愛,又包含了對他們生命脆弱和自然死亡的嘆息。后來又一只雪納瑞犬走進我的生活,取名lucky。因為太愛她了,希望她能一直幸運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可惜她還沒有活到一周歲就因為一次腸胃疾病死去了。我眼睜睜地看著她死去了。好像真的會有回光返照一說,本來她生病的那段時間不吃不喝日漸消瘦只能靠輸液和吃點營養(yǎng)膏來維持基本體征,從最初健康時候的13斤變成了生病時候皮包骨的6斤,她天天都疼得發(fā)抖。據(jù)說狗和貓都是那種生病了想躲起來等病好再回來見主人的動物。她生病的時候就是躲在衛(wèi)生間的角落或門后面小房間里,甚至沙發(fā)床下面等看不見的地方,不停地發(fā)抖,看得我有一種無法形容的疼痛。我當時每天騎著自行車帶她去動物醫(yī)院,每天都從頭到尾陪著她六七個小時的輸液。有時因為太困了,就趴在她輸液的臺子上睡著了,醒來一看她的頭就搭在我的肩上看著我,而且也會打呼嚕睡覺。護士說她這個病治好了會和我更親近的,我也很相信。每天騎車來回拉她的時候我,都會反背一個大號雙肩包把她放在包里,只把頭露在外面。我邊騎車她邊看路邊的馬路和風景,有時她會時不時的回頭看我,這一幕幕在我感到她的病無法治好了之后都凝固成了瞬間。直到有一天她白天不再發(fā)抖了,我抱著她,她也不讓,而前幾天剛剛給她剃過毛,現(xiàn)在可以清晰的看到她的頭和身上骨頭的輪廓,她已經(jīng)瘦得不能再瘦了。晚上給她吃營養(yǎng)膏,她不想吃,喂給她,她也都吐出來了。當時我就有不好的預感,我很怕早上起來看到她的身體已經(jīng)僵硬了。我第二天早上因為擔心早早的醒來了,看到的卻仍然是我最怕看到的事實。我因為lucky哭了。我是很少哭的,但這個時候我沒有一點辦法控制自己。我把她埋在了出大門口右手邊十米遠外,一個小河溝邊的年輕小樹下。我把她最喜歡的毛絨小窩,還有從她一個月剛來時候就陪伴她的大象玩具以及她吃飯的小碗都給她帶走了。埋的時候,她的身體已經(jīng)僵硬得不能有任何彎曲了,我想似乎每個生命都只能有這最后的一個姿態(tài),或許這就是她們留給這個世界和親人最終的印象。也許她幫我陪媽媽去了吧……在她死去的幾天前我買了很多奶給她,她只喝到了一袋半,我還買了大骨頭要給她做骨頭湯吃,不過可能她想留著去那個世界吃吧。我把這些都灑在了她的小樹下。
悲傷的情緒持續(xù)了很長一段時間,我自己會出去喝點酒,會什么都去想,會不停地翻看電腦里以前給她拍的照片和視頻。會回想到她以前一個月的時候,眼神不好跑到我的腳邊還左顧右盼地找我。電腦里面存了她一段打噴嚏的視頻,以前是看一次笑一次,這回是再也笑不出來了。這段時間我什么也畫不下去。又過了一段時間女朋友也分手了。似乎所有事情我都攤上了。我進入了幾個月的調(diào)整期,沒有任何想法,每天只是陪著另外一只豆豆,看看電影翻翻書。
時間到了11年12月,我偶爾在網(wǎng)上發(fā)現(xiàn)了lucky的那家主人又賣小狗。這時離lucky走也有四個多月了,我想需要一個lucky重新出現(xiàn),然后我就買來了不點兒。我不想再叫她lucky了,因為這并沒有給她帶來幸運。不點兒這個名字符合這個小家伙一個月的小身形,雖然后來長成了背后有白條的小胖子。又過了沒幾天,豆豆生了和以前l(fā)ucky一樣的病,我怕了,不敢再帶她去以前那家動物醫(yī)院了,換了一家去看病??赡芏苟故切疫\的,我打過她罵過她,但從lucky死后再沒舍得去碰她了。這次豆豆通過一次手術活了過來!當時我因為畫廊的一些原因身上也沒錢了,是借了幾千去給豆豆看病的。雖然有些壓力,但我感覺豆豆的康復是個新的起點,沒有任何事情會讓一個人一直消沉的,總會有轉(zhuǎn)機。過完年我又重新開始畫新作品了。這回的作品仍然是動物總會出現(xiàn)在畫面中,她們雖然孤寂但卻生命力頑強。在上一階段的作品中我嘗試了一些小尺幅的油畫,因為以往我都是畫偏大一些的作品,小尺寸的作品我感覺我是畫不來的。小尺幅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讓我在作品的駕馭上有了一些進展。畫面元素上我也在把場景放得更開闊一些,動物放置在一個更小的位置上?;蛟S我們無法駕馭生命,我們顯得無助而渺小,12年我都在把這個強化。同時我開始嘗試有點抽象性的描繪人物,以前抽象性的敘述對于我的心里感受來說是無法實施的,我只能在具有形象的表現(xiàn)上嘗試。而這一年我突然感覺放開了很多,突然間也通順了許多,開始有限地涉及抽象性元素。
13年開始我又得到了Amy姐的支持,重新開始參加展覽與博覽會。在這一年我又很幸運的和伍勁老師合作了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個展“我只剩下畫筆”。在我踏入藝術這條道路最艱難的前幾年,兩次重要的轉(zhuǎn)折都是伍老師給予的。這次展覽的實現(xiàn)讓我從一個整體的角度審視前一階段作品的整體感受和空間置放能力。這種相對集中的自我審視對于我來說會是接下來前行的重要一環(huán)。只有相對清晰地從一個客觀的角度看待過去,才能選取接下來的方向。這次展覽后我漸漸地把畫面中的直接情感表述轉(zhuǎn)換得更客觀一些,畫面中開始嘗試純粹場景而沒有生命或動物在場的構置方式。這種抽離可能會讓人感覺沒有生命卻更顯生命的存在,她就在畫面之外,就是你我,我們就站在這個世界的面前。記憶可以抽離,而我們的記憶往往就是一些碎片化的斷代重組。這些本身就是一個想象中的真實,而卻是實際的虛幻,我們需要更加開闊地來看待存在與消亡。在我認為需要更貼近這個的時候畫面自然而然就產(chǎn)生了變化。沒有動物的動物園,和只有物品在封閉的室內(nèi)與樓道,都是這段時間的主要呈現(xiàn)場景。我同時又繼續(xù)著對抽象性敘述的探討。結果經(jīng)過試驗,感覺抽象具象本來沒有任何界限,他們的分界只是人在一念之間區(qū)分流派和形式。實際上在我的實踐中他們都是互相滲透的,都會是“有感而發(fā)”。這個“感”如果是具體的,則會表現(xiàn)出更加具體的形象與呈現(xiàn)方式,如果這個感覺以某種純粹的感覺存在,而且他并不依托一個場面,那么他就可以是一個局部或者一個整體的概括。而這個局部或者概括本來也是一個形象,只是相對他是一種緊張的、壓縮中的力。開闊或封閉的具體場景所包含的力則是開放式的,可以延伸的。
在13到14年這一階段,我開始大量閱讀醫(yī)學免疫學、細胞學和物理天文學等方面的書籍。這類書籍的知識是我一直的興趣點和著眼點,同時也是我的一個夢。這種醫(yī)學和物理天文方面的涉及,逐漸滲透到我的作品中。這階段作品會出現(xiàn)星球,星空和免疫系統(tǒng),用動物標本和藥材等綜合材料來詮釋作品。同時綜合媒材類和三維類型的作品我也可以駕馭了。我把中藥用在具象性的動物描繪中和三維的頭骨拼接中,還有水墨材質(zhì)的排列摹寫中。這一切材質(zhì)的變化都是基于思考中醫(yī)學的介入,他們體現(xiàn)的主體思維仍然是我一直以來關注的生命與死亡的題材。星空和生態(tài)鏈等作品元素的發(fā)展則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宇宙學、博物學等生物、物理學科介入作品價值體系的探討,這些學科知識和畫面元素都來闡述一個關于自然界各種有機、無機物存在與消亡的思考辨析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材質(zhì)其實變得并沒有那么重要了,因為他們都在同樣的為作品中心服務。同時每樣作品的材質(zhì)和空間都又發(fā)揮著他們自己不可或缺的特點,在或許可以替代中他們又是那樣真實,完整而不可或缺的嵌入每件作品中。其實我發(fā)現(xiàn)材質(zhì)變得并沒有那么重要了,因為他們都在為一件事情服務。同時每樣材質(zhì)和空間都又發(fā)揮著他們自己不可或缺的特點,在或許可以替代的選擇中,他們又是那樣真實地嵌入其中。
一段感情的到來,同樣影響著我對生活的理解和態(tài)度。回過頭來看待我這些年的變化和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情感性因素一直在影響著我作品的面貌。對于一個藝術家來講,沒有情感波動的作品似乎顯得不那么真實。只有更加貼切自己成長脈絡的作品,才能更如實反映作者所思所感。開闊的主題也罷,集中局促的主題也罷,都是緊隨人的生活理解而產(chǎn)生的觀點。14年我在做了一個小空間平面類展覽之后,也從某些方面驗證了自己之前對具象、抽象和空間類作品的實踐。他們有些生氣有些活力,雖然不夠成熟,但誰又來定義成熟呢。而往往事物越是成熟越是離凋謝和潰爛就不遠了,所以只有保持無限的活力才能一直走一直看,沒有這種生氣只能是死氣沉沉的教條與乏味。沒有一樣事物是永恒不變的,只有在發(fā)展中經(jīng)歷和看待這個世界與自身,這樣才能活下去。當有一個新決定的時候,我們會去堅持,也會興奮,但同時因為有了過往的經(jīng)歷,我們也會變得相對的冷靜了。在即將開始一個全新的審視自己的機會之前,我剖析自己給大家看,這個梳理過程是清醒和疼痛的。當寫到這的時候,太陽已照常升起,這疼痛已不那么痛了,他已如血液一樣在體內(nèi)自然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