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茅塞頓開—中德觀念藝術比較研究展

開幕時間:2015-03-13 15:30:00

開展時間:2015-03-13

結(jié)束時間:2015-06-13

展覽地址:合美術館 武漢市野芷湖西路16號

策展人:王端廷,克勞斯·米弗斯(德)

參展藝術家:卜樺,蒼鑫,胡介鳴,繆曉春,邱志杰,汪建偉,王慶松,吳俊勇,楊福東,張大力,張培力,張小濤,安妮卡·卡爾,莫尼卡·邁克爾科,川邊穗,彼德·皮勒,索斯藤·布林克曼,沃爾夫?qū)ぐ枬?/p>

主辦單位:合美術館,光谷聯(lián)合集團

展覽介紹


3月13日下午,武漢合美術館將舉辦“茅塞頓開——中德觀念藝術比較研究展”的開幕式。這是合美術館繼2014年以來舉辦“西云東語--中國當代藝術研究展”、“構(gòu)物思跡--傅中望手稿研究展”后的第三個研究性展覽,該展覽的策展人是中國批評家王端廷與德國批評家米弗斯,并篩選了12位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藝術家和6位德國藝術家,展覽將于6月13日閉幕。

本展覽分為四個單元,分別展示了中國當代攝影藝術作品、影像藝術作品、數(shù)字藝術作品和德國觀念藝術作品。此次邀請的藝術家都是在攝影、影像和數(shù)字藝術領域相當活躍和有代表性的藝術家,攝影藝術單元的參展藝術家有蒼鑫、胡介鳴、王慶松、張大力,影像藝術單元的參展藝術家有邱志杰、汪建偉、楊福東、張培力,數(shù)字藝術單元的參展藝術家有卜樺、繆曉春、吳俊勇、張小濤,德國觀念藝術單元有安妮卡·卡爾(Annika Kahrs)、莫尼卡·邁克爾科(Monika Michalko)、川邊穗(Naho Kawabe)、彼得·皮勒(Peter Piller)、索斯藤·布林克曼(Thorsten Brinkmann)和沃爾夫?qū)?middot;埃爾澤(Wolfgang Oelze)6位知名的德國藝術家。四個單元以“觀念藝術”問題為貫穿線索,通過展覽的方式,為進一步理清中國當代觀念藝術的發(fā)展脈絡和思路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參考和理論探討的機會。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攝影藝術、影像藝術和數(shù)字藝術為代表的中國觀念藝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類藝術家及其作品頻繁亮相世界藝壇,為中國當代藝術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無論是攝影藝術、影像藝術,還是數(shù)字藝術,當代觀念藝術將電腦技術作為創(chuàng)作的堅強依托。電腦技術有著手工制作難以企及的強大力量,它不僅極大地拓寬了藝術的邊界,而且為藝術家揭示自然、社會和心靈世界帶來了新的深度,特別是虛擬技術的出現(xiàn),使得一個超現(xiàn)實的世界真實地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新的科學技術為觀念藝術插上了飛翔的翅膀,當代藝術也因此打開一個廣闊而自由的天空。

策展人王端廷指出,不同于油畫和雕塑,我國當代攝影藝術、影像藝術和數(shù)字藝術的產(chǎn)生與國際藝壇基本上是同步的,因為這類創(chuàng)作所依賴的技術手段,也就是數(shù)碼照相機、數(shù)碼攝像機、計算機及其相關圖像處理軟件,是在20世紀90年代面世的,中西藝術家是同時開始利用這些相同的技術手段。也就是說,在觀念攝影、影像和數(shù)字藝術的創(chuàng)作上,中國和西方藝術家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除了創(chuàng)作手段的相同,中西藝術家還擁有彼此相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因為自1989年開始,人類進入了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事實上,正是經(jīng)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藝術家提供了相同的技術手段和藝術語言,并帶來了共同的創(chuàng)作主題和價值觀念。由于上述觀念和技術方面的相近和相同,使得中德觀念攝影、影像和數(shù)字藝術對話有著平等的基礎。但是,由于觀念藝術的展示和宣傳尚不充分,我國普通民眾對這類藝術的認知度還不夠高,又由于評判這類藝術的知識和理論準備相對滯后,觀念藝術的學術研究在我國還相當薄弱,對中國當代觀念藝術的整體面貌及在國際當代藝術中的地位,我們還缺乏準確的把握和客觀的判斷。因此,舉辦此次展覽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配合展覽的舉辦,3月13日上午9點半-12點合美術館還將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了國內(nèi)相關批評家就觀念藝術方方面面的理論課題展開研討,并通過中德當代觀念藝術的比較,以深化我國學術界對國際當代觀念藝術的認識,為我國觀念藝術的未來發(fā)展提供更堅實的學術支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