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紫禁城的三代學人——上虞羅振玉學術傳家滬上展
開展時間:2015-01-11
結(jié)束時間:2015-02-11
展覽地址:上海廿一私藏藝術館
參展藝術家:路易斯·康
新年伊始,(2015年1月11日)上海廿一私藏藝術館迎來2015年“傳承系列”的首個展覽。一個以“走進傳承-上虞羅振玉學術傳家”為名的家族私藏展在這里揭開帷幕。
這是羅氏家族在近百年歷史洪流中,歷經(jīng)劫難后的“鴻爪雪泥”。展覽包括漢代璽印、敦煌經(jīng)卷、西域木牘、明清繪畫、古代拓本、先人遺墨、以及家族老照片、珍貴書籍等50余件展品。是羅氏家藏的首度公開展出。展覽期間。羅振玉嫡孫,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羅隨祖先生將親臨現(xiàn)場,為觀者講解家藏文物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及其背后的家族故事。
“上虞羅氏家族”,指近代國學巨擎羅振玉的家族。難得的是自羅振玉以來的三代學人,都與北京紫禁城結(jié)下了深厚的文化淵緣,從清末羅振玉的“南書房行走”,到羅福頤父子的“文物學家”,連接了三個時代的三代人。
羅振玉其人
當今之人提起羅振玉,有人說他是末代皇帝溥儀身邊的近臣遺老;也會有人津津樂道他與國學大師王國維師友半生恩辱;進一步了解的人還會提到:“甲骨四堂”(羅雪堂、王觀堂、郭鼎堂、董彥堂)和清末民國的“五大發(fā)現(xiàn)”。若論其學術地位,可以說無人能與羅振玉比肩。羅振玉(1866-1940),祖籍浙江上虞永豐鄉(xiāng),字式如、叔言,號雪堂、貞松老人等。他的署款一般總是“永豐鄉(xiāng)人”或“上虞羅振玉”,這是他“不忘鄉(xiāng)里”的一種信念。
說到傳承,羅振玉可謂中國近代史上“傳古第一人”。他所生活的時空,正值朝代更迭、軍閥割據(jù)、外寇入侵,國權(quán)左落,民不聊生。其竟付畢生于不遺余力、持之以恒地為傳承中華文脈而奔走。其時,中華瑰寶如殷商甲骨、敦煌經(jīng)卷、西域簡牘、青銅石刻等,大量珍貴文物在動亂中出土,同時,也在毀損和流失海外。羅振玉以承續(xù)文化為己任,盡一己之微力,勉力搶救、刊布、流傳,以喚醒世人的重視。
他于困厄之中,不僅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物,還深入研究,在破解甲骨文的同時,確定了安陽為殷墟,從而吹響商史研究的號角。他是甲骨學的創(chuàng)建者,是敦煌學的重要發(fā)起人,是西域簡牘以及石刻、文字研究的前導,并且兩次搶救和保護明清內(nèi)閣大庫檔案,是西夏文、八思巴文、契丹文等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字研究的開山者。綜其一生,羅振玉在中國現(xiàn)代農(nóng)學、教育學、考古學、金石學、敦煌學、目錄學、校勘學和古文字學方面多有建樹。畢生著作達189種,??瘯?42種,其中以《殷墟書契考釋》、《鳴沙石室佚書》、《流沙墜簡》、《三代吉金文存》、《高昌壁畫精華》等最為著名。
羅福頤其人
羅振玉之幼子羅福頤(1905-1981,)字子期,晚年自號僂翁,被稱為“故宮四老”之一。是我國著名古文字學家、文物學家、鑒定家和篆刻家,是故宮博物院、國家文物局、中國考古學會、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杭州西泠印社等單位的研究員、顧問和理事,享譽學術界。羅福頤從未進過學堂,自幼在家庭熏陶培養(yǎng)下長大,七歲隨羅振玉東渡日本,十四歲回國。父輩嗜古謹嚴的文化家傳,使他很小就契入了古器物文字之學,17歲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著作,他的動手能力非常強,摹刻古印幾可亂真。他對各種古文字資料耳熟能詳,所研究的范圍涉及青銅器、古璽印、竹木簡、漢魏石經(jīng)、墓志乃至古度量衡、貨幣鏡鑒等。曾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臨沂漢簡”、“馬王堆帛書”最早的整理釋讀者。學術活動60年,著述近三百種,尤其在古代璽印、青銅器、度量衡、竹木簡以及少數(shù)民族古文字方面,有突出貢獻。
羅隨祖其人
羅福頤的幼子羅隨祖1952年出生,字慕鴻。是這個家族血緣接續(xù),進入“紫禁城”工作的第三代學人。他自幼受家庭熏陶,5歲便開始由母親、舅舅教授古文,臨帖習字,后又隨父親學刻印、辨識、勾摹古文字。不料,剛接受過完整小學教育,初進入中學大門的他,不得不輟學下鄉(xiāng)插隊。雖遭遇厄難,但17年后,終于秉承家學進入北京故宮博物院從事研究工作,他于1979年完成《漢印文字徵補遺》一書。后又參與編輯《古璽文編·匯編》、《秦漢南北朝官印徵存》等書,目前是故宮重點學術出版《羅福頤集》的主編和編輯人。
羅隨祖在故宮博物院工作30余年,主要從事青銅器、古代璽印以及相關古文字與藝術方面的研究,在文物辨?zhèn)舞b定方面享有盛譽。他的父親羅福頤籌建過故宮50年代的“銅器館”陳列,而90年代初的“新銅器館”,則是由羅隨祖規(guī)劃實施完成。他的專著和學術論文有60余種。他也是一位篆刻家,在篆刻風格方面,也很好的繼承了家風。
眾所周知,任何一種文化生命的延續(xù),除文化自身的優(yōu)秀外,還需要一批繼往開來的傳道者。羅氏三代學人正是這樣的一個樣板,他們以世代不懈的接力,以“學術為天下公器”的胸懷,為我們中華民族演繹著“傳承”。
今年,上海廿一私藏藝術館將陸續(xù)推出羅氏家藏系列展,共四個單元,將逐漸呈現(xiàn)給觀眾。隨著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傳承源流--物以載道之百劫余燼”、“傳承修為--踐行不輟和慎獨守一”、“大家傳承--彰炳史冊的文人精神”將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
廿一私藏藝術館,藏身于寸土寸金的浦東金融區(qū)某商務大廈21層。“廿一”乃數(shù)字21之漢字表達,讀音暗取“念一”之意。由著名設計師設計的展廳300余平米,面積雖不大,但素雅潔亮。2015年,廿一私藏藝術館將重點以“傳承”為要旨,通過一系列的展覽為人們打開一扇通向中華文化源流的藝術之門,彰炳燭炬?zhèn)鞒小?/p>
首期系列講座
羅隨祖主講:
古璽印源流
西域竹木簡及敦煌寫經(jīng)
明代院體畫
文人書法與收藏
學者研究與手工
廿一私藏藝術館2015“走進傳承系”列講座
2015廿一私藏藝術館 羅振玉家藏系列展
走進傳承--上虞羅振玉學術傳家
傳承源流--物以載道之百劫余燼
傳承修為--踐行不輟和慎獨守一
大家傳承--彰炳史冊的文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