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調(diào)——黃明進個展
開幕時間:2015-01-16 16:00:00
開展時間:2015-01-16
結束時間:2015-03-03
展覽地址:八大畫廊 上海--M50藝術區(qū)4號樓A1層4- 101
參展藝術家:黃明進
凡花似境,見所未見--觀黃明進的花草(摘要)
高嶺
從類型上看,黃明進的這些畫應該屬于靜物畫的范疇,而靜物畫在西方藝術的序列中一直處在低端和尷尬的位置上:它是一種將物體本身從其生長環(huán)境中抽離出來被置于冷漠的注視之下的繪畫模式。在這種模式的機制下,觀察者包括藝術家和觀眾,從一開始就把自己設定為一種自足的主體,而將觀察和表現(xiàn)的對象(物體和植物)從其生長的世界里分離開來,然后作為一種客體被放置到平面的限制性的畫框里。
然而黃明進的花草和植物,顯然與兩三百年前西方藝術和美學大師們的主張大相徑庭。他的這種轉變,既是從對外在和宏大的大風景的關注到對眼前和身邊小風景的留心,又是對西方靜物畫過去長期被囿限于冷漠和客體化的外在者的一次自我出走。
黃明進的花草和植物,盡管使用的是源自西方的油畫材料,卻與中國人看待花卉的方式有著更加深厚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里,一花一世界,一葉知春秋,眼前的小景和花草,絕非孤立和無情,乃是周遭大千世界生命律動的見證者和顯現(xiàn)者。花草的枯榮,見為物理,未見的實則是至深至靜的宇宙。因此,與其狀物寫實地再現(xiàn)花草和植物的可視的陰陽向背和色明顏麗,不如在眼見的幻象和驪黃之外,去表現(xiàn)和追求無跡可求的宇宙生命。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空曠與寂寥,用過往的遠山、近塬和飛動的面具可以表達,用墻角的花草樹木也同樣能夠傳達。宏大的歷史抱負與些小的閑花野草,其實都能夠承載起人們對千古的追慕和對繁華的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