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創(chuàng)業(yè)園--梁碩個展
開幕時間:2014-09-26 16:00:00
開展時間:2014-09-26
結束時間:2014-11-02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酒仙橋路4號798藝術區(qū)中一街
參展藝術家:梁碩
梁碩從2000年起,以雕塑農民工系列引起廣泛關注。他用一系列不同媒介的現成品、雕塑、水墨等材料實驗,搭建出了一套新的中國式“渣”審美系統(tǒng)的模型。“費特”系列作品以嚴格按照口徑吻合的原則連接可能的物品。經過了十幾年對民間趣味和自然歷史博物館趣味的積淀之后,此次在空間站完成的《女媧創(chuàng)業(yè)園》計劃,用一種戲仿當代文化產業(yè)園區(qū)的模式,將時間定位在朝向未來的原始社會,用集體無意識的原型母題的積淀,開啟了未知的原始神話中的能量。梁碩再次用原始的泥雕方式描述了中國上古時期神話中的重要女神女媧,第一個遠古雕塑家最早用泥雕模仿自身造人的故事。女媧是創(chuàng)造人類的始母神,主女性孕育生命崇拜和婚姻神,女媧造人和補天的神話具有母系氏族社會占有支配地位的社會秩序的現實的隱喻化和象征化。作品分成多個場景移步換景:女媧造人,生老病死,共工怒觸不周山,天崩地裂,女媧補天等。這些圖騰類型的組合,按照人類發(fā)生史來進行排列,描述著人類出現的毀滅、拯救、重建的心理模式秩序?,F實與神話一樣,一方面受到歷史的攻擊,一方面受到未來的改造。在一部神話里,一切都有可能發(fā)生。神話能夠脫離資本主義的消費性的差異性符碼的交換,將原始文化中的象征因素不斷重新利用。如鮑德里亞所說,只有死亡的對立,才能對抗數字與仿像,挽救我們的文化枯竭。梁碩以中國傳統(tǒng)造型方式處理泥塑,重新看待泥塑這樣一個被當代藝術忽視已久的傳統(tǒng)媒介所具有的新的可能性。全景以園林營造的隨具體條件布局方式搭建景觀結構。泥塑所組成的移步換景的中國園林式空間組合結構,以散點透視的方式利用圓雕、浮雕和高浮雕的方式制造深遠遼闊的空間感。藝術家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方法論來重新看待基于西方透視法發(fā)展出的寫實雕塑系統(tǒng),結合題材、材料、身體經驗的原始性的基礎上,進行雕塑的一種達達式的創(chuàng)造性的開發(fā),回到最基本元素、自己的身體和想象力的對抗之中來實驗,不斷的對創(chuàng)世造人的泥雕概念和功能展開提問和溯源。這些雕塑,正如拉康所說,“夢囈被固定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