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馬瓊用油畫筆在畫布上開出一條蜿蜒小徑,路那頭,是她尋覓多年的藝術上的歸屬感——她只做最接“地氣”、最切合自己心境的作品,這也使她的作品無需被生硬納入年代以組建風格、圖像的關系,而是自身呈現(xiàn)出鮮明的歷史脈絡感和階段性。
離家日久,關于東北家鄉(xiāng)的記憶卻日久彌新。昔我往矣,遠望可以當歸——“哪怕空間上回到故鄉(xiāng),時間也已帶走了記憶里的印象,”這是藝術家的原話。于是她極力捕捉住這些片段的影像,將記憶細膩地定格在畫布上,形成了現(xiàn)階段獨特的藝術語言。
馬瓊的記憶圖像是被主觀重塑的,表現(xiàn)在畫面上則是一種連藝術家也沒有意識到的“卡通感”。她2012年的作品將視線置于一個畫面之外、微微俯視的角度,仿佛時光錯位,成年的自己站在門口,看著重鑄的記憶。這些作品年作品采用具有舞臺感的明暗反差,暖色的光源的擴張感和冷色周邊的收縮感產(chǎn)生矛盾的張力。本能的趨光性使觀者更加關注臨近光源的細節(jié),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視線和活動重合起來。相比而言,2014年的作品更有參與感和代入感。風格上也采用了更平實的光線、更微妙的色彩變化,和更細膩的筆觸。家庭的職責將她扎根在最本真平實的生活中。或許,她漸漸地從畫面外走到了畫面中,筆刷下的人物不再是所觀察的“他人”,而是所經(jīng)歷或通過觀察他人預想經(jīng)歷的“自己”。
擁有明確歷史脈絡感和階段性的作品是有趣的——也許藝術家的所求始終如一,但探尋的路上風景一直在變。在追尋藝術歸屬感的一個個階段上,馬瓊永遠誠實而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