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江漢繁星計劃:氣候——2014青年藝術家研究展

開幕時間:2014-06-28 10:30:00

開展時間:2014-06-28

結束時間:2014-08-14

展覽地址:湖北省武漢美術館1、2、3號廳

策展人:唐克揚

參展藝術家:董大為,賈峰,郭子,花俊,林國成,朗雪波,潘小榮,石青,,王令杰,郝經(jīng)芳,姚古平,彥風,張杰,,詹蕤,張小迪,張震宇

展覽介紹


最能引起中國人關心的,除了飲食,應該就是氣候了。人對氣溫的變化是最敏感的,兒時父母就教育我,千萬別著涼。對溫度變化印象最深刻的經(jīng)歷是1979年第一次出差去廣州,冬至時節(jié)處于中部的武漢還是棉服在身,但隨著火車自北向南的行駛,氣溫逐漸上升,到了廣州就只穿薄襯衫了。自此空間與氣候的關系便在我腦海里形成了,以后每次往返廣州時,我便將郴州作為增減衣物的分水嶺。舊時武漢人對付酷熱難擋的三伏天有妙法,趁著太陽還未下山,人們便開始往地上澆水,三遍過后,熱氣方才散去,空氣中只剩下濕潤的涼,化作露天竹床邊的一抹愜意,手中蒲扇下的一陣清風。武漢人的“納涼”還歷歷在目,我對溫度與濕度最原始最真切的感知與記憶恐怕還停留在上世紀末,那個竹床消失的年代里。如今,氣溫給人帶來的不適已在電器普及的時代消解,氣候與環(huán)境的全球性話題逐漸占據(jù)了人們的生活和日常輿論。
相較于自然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與人們衣食住行的息息相關,氣候變化對歷史事件、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發(fā)展等方面帶來的影響擴展了氣候的定義。近期泰國暴力事件、韓國歲月號沉沒、烏克蘭首都騷亂、伊拉克恐怖組織反動等事件像是蝴蝶效應一般的連鎖發(fā)生,特別是國際上帶有嚴重宗教色彩的暴力恐怖事件給全球的安全局勢蒙上了陰霾。比宗教危機四伏的國際大氣候相比,國內的社會矛盾也集中凸顯,訴訟渠道的不暢通,貧富差距的拉大,相互不信任的危機,三種小氣候氤氳彌漫。這種特殊意義上的氣候作為一種群體性的社會現(xiàn)象倒是呼應了全球性的氣候環(huán)境。
本屆“江漢繁星計劃•青年藝術家研究展”以“氣候”為主題,涵蓋了全球范圍內從自然生態(tài)到社會生產、人類生活全方位的關注與思考,展覽規(guī)模擴大到15組當代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架上繪畫數(shù)量的減少,裝置作品的增加,體現(xiàn)了本次展覽策劃強調的觀念性。其中的“太陽畫”和“金枝玉葉”,利用自然本身的力量來呈現(xiàn)作品,很好地詮釋了“氣候”的主題。如今,“江漢繁星計劃•青年藝術家研究展”已逾四屆,成為了當代藝術中備受矚目展覽品牌。本屆展覽在籌備過程中我們收到了很多藝術家的自薦與投稿,擴大了我們的遴選范圍和學術視野,在此感謝他們對我館這個年輕的當代藝術展覽項目的關注與支持,并期待更多的青年藝術家和策展人投入此藝術項目。
武漢美術館將繼續(xù)為青年藝術家提供展現(xiàn)的平臺,愿已經(jīng)形成的氣候凝結成雨露,滋養(yǎng)當代青年藝術創(chuàng)作的廣袤大地。
武漢美術館館長  樊楓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