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鉛筆PENCIL”2014聯(lián)展

開展時間:2014-11-15

結束時間:2014-12-09

展覽地址:西五藝術中心 北京市朝陽區(qū)三里屯西五街五號院F座

參展藝術家:BomKim,ChaYoung-Seok,付斌,賀鵬琪,賈鵬,KerstinSchulz,李亞平,彭德勒,孫晗,信王軍,許良

展覽介紹


鉛筆

鉛筆這種材料易于琢磨,可以反復的畫和擦,可以畫的像手稿或者涂鴉一樣的隨意,也可以畫的很細,塑造出各種質感,比如玻璃,絲綢,棉布,煙,等等,有的時候覺得鉛筆簡直和油畫一樣是個萬能的工具。

鉛筆畫的作品我們常常叫素描,用鉛筆訓練繪畫技巧是一種美術教學方法,上學時候畫過很多。記得以前有一個很不一樣的素描大展,好像是89年左右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參展的都是美院和附中當時最為活躍的年輕老師。那會我正在上附中,對很多畫印象很深,有一張是劉小東畫的許仁龍老師,畫面像表現主義那樣有張力很是震撼,沒有畫背景,我記得也是從那以后我們學生們就都學著不畫背景了。(畫背景這事應該是蘇派全因素教學的規(guī)矩吧,畫的跟黑白照片似的。)聽說這次的素描大展的主張是--素描可以是一種獨立的繪畫。

在網上沒有查到89年的素描大展的資料,卻看到2009年年底為了慶祝建國建院60周年,中央美院舉辦了一次《中央美術學院素描60年》的展覽,總策展人徐冰表示,展覽的目的“并非為推動學院素描問題的繼續(xù)爭論,而意在停止那種帶有思維慣性和政治情緒化而又屬于風格層面的討論,從而以客觀的、學術的態(tài)度來回看素描作為西方文化的一個品種來到中國后發(fā)生了什么”。

徐冰的意思大概是不要再說咸的淡的了,來看看中國人學習了素描以后產生了什么變化吧。也許他認為素描是能帶來頭腦風暴的先進工具。

三位院長對素描的態(tài)度:

徐悲鴻:盡精微、致廣大、道中庸、極高明。

靳尚誼:素描解決的是水平問題,而不是風格的問題。

潘公凱:堅持嚴謹的素描訓練,這是對于藝術教育帶有根本性的決斷。

不說徐院長,就靳院長和潘院長的意思都是素描屬于造型基礎的練習方法,是為創(chuàng)作的做準備工作的工具。

素描教學這套方法是在文藝復興稍晚時建立的,目的也是為了培訓學員。

達芬奇提出了五大調子的說法,那以后他的繪畫就明顯分為前后兩種,前一種是平光的,沒有明顯光源的,靠線條和顏色來造型,和中國畫似的。從巖間圣母那個時期開始,就好像他忽然被相機的閃光燈給晃了一下,他的畫開始變得明暗分明了,也有人推測是小孔成像技術影響了他。而米開朗基羅終其一生還在畫著雕塑一樣的人體,可能是他自認為自己是個雕塑家就沒有關注圖像的問題吧。拉斐爾倒是很早就開始畫柔和的小調子了。他們使用輪廓線加明暗調子的畫法,之后成立的所有美術學院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古典美規(guī)范(比如人必須是8個頭長)作為標準素描教學的。這套教學方法歷經了很多歲月,即使委拉斯貴支,魯本斯,倫勃朗等人都畫成那樣了,學院素描的規(guī)矩還是沒有改變。

最后到了安格爾和德拉克羅瓦的時期,有人指責安格爾的大宮女多了三塊脊柱,他的學生說:“他可能是對的,可是這又怎么樣呢?也許正因為這段秀長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懾服住觀眾。假如她的身體比例絕對地準確,那就很可能不這樣誘人了。”

我們開始學畫的時候就要學素描,素描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肯定和素顏,素人,素食這些詞匯的命名相似,必須素,這個素里一定也隱含著重視理性,遵守規(guī)則,自我克制,從而達到追求真理的過程。素描不是白描,白描指的是國畫里的勾線,也叫線稿,以后還要上色的,不上色的如陳老蓮的水滸葉子那個是木版畫。白描直接作為作品好像也是建國以后的事,我小時候也大量臨摹過。最近有幸聽過常道王秉復先生講課。先生講了筆筆相生,大概是白描人物,一筆生一筆,而不是西畫那樣打個輔助線來畫的。也就是說,你先想好了畫什么,然后決定第一筆在哪,之后的每一筆是由前一筆得來,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只要按方法畫,就不會畫錯,就像書法,筆順很重要,筆順錯了字就是錯的。

小時候理解素描就是紙上鉛筆畫,或者是炭筆,反正是粉末顆粒這種材料,畫的時間長叫素描,畫的快叫速寫(速寫為啥不素?)??墒强垂诺浯髱煹乃孛杓X得都是速寫集,為什么我們畫的這么完整呢?滿紙都是,還要一層一層排好筆觸。那時候街上有畫碳粉畫的,用炭筆的粉末揉揉搓搓的畫出光滑的皮膚和笑臉,當時人們認為這種畫顯得太俗,老上海的月份牌也是太俗,不叫素描,我們不能學??墒强纯船F在,大家多喜歡老上海的月份牌啊。

老月份牌那種畫是碳粉畫加水彩,是早期代表人物鄭曼陀(1888~1961)在長期實踐中慢慢形成的技法,替代了勾線設色的年畫技法,立體感強,有空間有顏色還有情調。之后的著名畫師們如金梅生(1902~1989)在發(fā)揚了這個技法的同時更注意畫了很多大眾喜愛的形象:“盡管曼陀的聲名如日中天,他(金梅生)已經意識到曼陀風格將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zhàn)。他選擇了開辟鮮麗、豐腴、甜媚的摩登美女的新路。” 確實,相比曼陀的溫婉的大家閨秀樣的女子,梅生的更健康健美,看起來十分像美國插圖和廣告畫。

董菁

20141111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


作品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