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懷俄明計劃呈現(xiàn):伊麗莎白·普萊斯:K。這是2012年英國透納獎得主普萊斯在中國的首個個展。雙屏影像裝置《K》(2015)結合了文字、圖像、合成聲音及激烈的音樂,以一種深邃而感性的方式探索哀悼、交易及勞動等主題。
《K》中的太陽定格動畫使用了上千張在1870年至1948年制作的玻璃幻燈片;以CGI技術制作的迷幻動畫展現(xiàn)了尼龍絲襪的編織、折疊及包裝制作過程。兩個畫面中出現(xiàn)舞者和歌者的形象,她們對光、太陽及機器的動態(tài)做出反應,以不同的韻律開展哀悼儀式。普萊斯將這些視覺元素以一個完整的敘事串聯(lián)在一起,討論了虛構“職業(yè)哭喪人”團體Krystals的事跡。通過語音轉譯文字技術制作的合成人聲講述了團體的哭喪儀式以及其文化傳承歷史。
藝術家將數(shù)字影像視作是“復調創(chuàng)作”的媒介,而《K》拓展了普萊斯的此種作品實踐。她近期的影像作品均以某個特殊團體的敘事為出發(fā)點,使用音樂、多重人聲、劇場及文學敘事手段來展現(xiàn)用以替代統(tǒng)一主體性的重疊原則?!禟》中的敘事作為一種銜接結構將互為異質的視覺元素編織在一起,體現(xiàn)出一種奇異的共時性。
伊麗莎白·普萊斯(英國,1966)于1988年畢業(yè)于牛津大學拉斯金美術學院藝術實踐專業(yè),于1991年獲得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藝術實踐碩士學位。在2012年,普萊斯獲得透納獎及Paul Hamlyn獎項;在2016年,普萊斯獲得英國當代藝術協(xié)會年度獎項。她的作品曾在多個藝術機構展出,包括:泰特美術館,倫敦(英國);新美術館,紐約(美國);The Baltic,紐卡素(英國);當代藝術協(xié)會,倫敦(英國);Julia Stoschek Collection,杜塞爾多夫(德國);Kunsthalle Winterthur,Kunsthalle Winterthur,溫特圖爾(瑞士);Neuer Berliner Kunstverein,柏林(德國)及Hessel Museum of Bard,哈德遜,紐約州(美國)。普萊斯在2017年于紐約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the Ancient World及芝加哥藝術學院舉辦展覽,并將于2018年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藝術中心及英國諾丁漢當代藝術中心舉辦個展。
懷俄明計劃創(chuàng)立于2017年,有時候做展覽及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