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實年一驗——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專業(yè)教學十年成果展

開展時間:2014-08-05

結束時間:2014-09-05

展覽地址: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參展藝術家:曹鑫,陳龍,陳文蘋,陳學斌,程寶強,崔雪濤,鄧遠清,董小兵,董永輝,樊寒冬,樊磊,甘超存,耿思銳,宮瑜良,關建強,韓玉,何季洵,雷美玲,李俊,李可煌,李萌萌,李夢恬,李曉霞,李卓舒,林麗景,劉芳,劉繼萍,劉遠,羅松,馬媛媛,苗靜靜,錢傳兵,渠燕紅,邵璇,石廣維,唐輝建,唐瀟雯,萬琳,王博,王琛,王慧玲,王建欣,王括,王琳,王雪樹,王艷,王云喻,魏瑞,夏曉亮,邢建幫,熊燁燁,徐芬,楊飛,楊天臻,楊惟為,楊瀟,葉倩,詹法岳,張津菲,張巨,張末子,張娜松,張艷,趙辰飛,鄭元無,周廣宇,周楠,周銳超,鄒荃,鄒維佳

主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

展覽介紹


為總結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教學十年成果,更有效地推動當代中國高等專業(yè)藝術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決定在2014年8月5日至9月5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實年一驗——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專業(yè)教學十年成果展”。期間,舉行“全國實驗藝術教學群英會”以及“實驗藝術學院成立掛牌儀式”。
實驗是廣泛實踐的開端。“實驗”與“試驗”的有所不同,就在于試驗有可能是在沒有任何經(jīng)驗前提下的一種試探行為,而實驗則更傾向于通過其行為對某種理性結論作出驗證。
“實驗藝術”曾作為西方藝術突破傳統(tǒng)、創(chuàng)造新藝術的一種有效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作為國際藝術多元化形態(tài)與創(chuàng)新推動的普遍性經(jīng)驗,也早已介入西方當代藝術教育的主流系統(tǒng)之中。在歐美的絕大多數(shù)高等專業(yè)美術院校,“實驗藝術”滲透在教學結構的方方面面,但由于與“前衛(wèi)”與“當代”的概念混淆而不斷的作崇,導致了教學實施中長期以來秩序感的缺失,以及教學成果評判方面的尷尬。而中央美術學院沒有全盤按照西方當代專業(yè)藝術教育的模式建設自己,也不倡導以“實驗藝術”或“實驗性”教學代替或否定近百年來形成的優(yōu)秀教學傳統(tǒng)。因此,“實驗藝術”將首先承擔原有學科專業(yè)設置所缺失的內(nèi)容,將它辟為專門的教學版塊,以完善當代學院藝術教育的整體面貌。
“實驗藝術”不同于“美術學”學科中以工具材料與技術及其有可能形成的風格樣式作為確定性質的藝術類型,而是一種因為藝術工作方法而確定性質的專業(yè)學科,即以有價值的主題思想作為表達的前提,尋求恰如其分的藝術法式與語言載體承當,最終完成藝術作品推向社會與公眾的物質化呈現(xiàn)。
近十年來,在實驗藝術專業(yè)教學崗位上的專家學者、教師及工作人員,在教學實踐、理論研究,以及帶領學生創(chuàng)作探索中,已建立起這個學科專業(yè)教學與學術研究的基本結構框架,總結出專業(yè)教學貫徹的思想方法與工作方法,產(chǎn)生具有持續(xù)發(fā)展與廣泛認同可能性、并不失自身特色的完備的教學大綱與課程系統(tǒng),奠定了在學院中定位的扎實基礎,已然成為當代藝術教育格局中不可動搖的教學板塊。
十年是實實在在的十年,十年的實驗藝術教學是對我們的一個全面的考驗。我們將不負時代使命與眾望,穩(wěn)步向前,以嶄新形容迎接中央美術學院百年輝煌。
展覽分為三個板塊:實驗課堂、文本作業(yè)與十八個案
【一】實驗課堂
辦學的第一要務就是明確教什么,怎樣教。今天所言“學院的”當然不是與現(xiàn)實隔離的迂腐或,保守,但也不是當代藝術的沖動與弄潮。因此,將藝術現(xiàn)場上的經(jīng)典與經(jīng)驗轉化成為課堂教學的可行性結構與內(nèi)容,無疑是我們必須攻堅的課題。十年實踐,不斷經(jīng)驗,我們明確了課堂教學的原則:1、感性認識與理性驗證方法論為前提的工作實踐,而不是既定觀念引導的目的性成果;2、以有價值的自我藝術表達命題為重心,尋求恰如其分的媒介形式與技術語言;3、所有課程都不只是手藝性的訓練,心、眼、手,想、看、作,它們的互相配合與關聯(lián)是學生首先要適應的工作習慣;4、以社會學的視角切入藝術,再去關注與回饋社會,倡導接地氣、染塵世的藝術方位;
實驗藝術的教師們很敬業(yè),實驗藝術的學生們也很辛苦。但是,實驗藝術的課堂很有活力,越來越多的年輕后生喜歡這樣的課堂,在這里得到有益的啟迪。我們在這次展覽中選了四門課作為匯報,并開辟了現(xiàn)場教室,有興趣的觀眾們可以來體驗一下,也歡迎對課程提出意見與建議。
1、造型原本         任課教師:呂勝中、孫磊、陳明強、呂智強
2、物質化與化物質   任課教師:張國龍、王郁洋、陳明強、呂智強
3、影像語言         任課教師:賈樟柯、祁震、汪東升、王郁洋、張寶珠
4、視覺方式         任課教師:鄔建安、呂勝中
【二】文本作業(yè)
線裝的冊子是原實驗藝術工作室、實驗藝術系教學一直持續(xù)的一種文本作業(yè)的固定模式,一方面它不需要每個同學花費心思去設計各自的文本版式,也便于統(tǒng)一整齊的存檔;對于同學們來說,更重要的它是每個人作業(yè)成果的一個具體的“物質化”形式,這個物質化形式會促使你更嚴格地檢查紕漏和瑕疵,強化文字及圖像的質量,這個冊子往往越是做得精致,就越發(fā)會顯露出內(nèi)容存在的缺陷——下一次,就更加明白該怎么做了。
應該說,我們的學生是善于思考的,我們的教學中也強調(diào)他們藝術素質培養(yǎng)中的學術儲備與思維邏輯的能力,但是學美術的學生大多數(shù)依賴于“感覺”而困惑與文字語言的分析與表述,這樣,使得他們思考的大部分路徑都難以通透,更不容易儲存下來那些不盡成熟卻內(nèi)含價值的靈感火花。教學中部分課程的文本作業(yè),給了學生一種思想方法的改變,他們在集體討論的自我與相互質疑中梳理零亂的思緒,如同經(jīng)歷一場頭腦的風暴,在白潔的紙面上反復寫畫與涂改,在肯定與否定的不斷琢磨中修訂理想的表達。這時候,文本的結果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因文本導而帶來的心眼清明。
這種文本作業(yè)的類型有研究生、本科生研究課題、中國公眾家庭審美調(diào)查、傳統(tǒng)民間文化采風、藝術家個案研究、方案課、自我表達 等,現(xiàn)有66種,478卷。這看起來是個不小的數(shù)字,其中可見得教師教學的力度與學生的工作量之大,但是,他們在其中會有較多的收獲——絕不僅僅是思想上的收獲,學會書寫、校對、排版以及裝訂成書,他們更能了!
【三】十八個案:
教育的意義在與人的質量的升華。
大家都知道,一個成功藝術家的造就,未必采取學院的方式,但會有很多個別性與偶然性因素;而學院從來都是集中人類智慧并孕育新的創(chuàng)造力的搖籃,它應該會為學生提供成為藝術家的必要的思想、工作方法和普遍經(jīng)驗。實驗藝術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是“參與當代文化藝術主流,并有從事服務社會工作的能力”,而讓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有質量的人,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有用的人,一個身心健康、生活快樂的人,是我們最基本的希望。
學生在學校的時光是短暫的,但他們的人生很長。在學校系統(tǒng)性吸納與積累知識的同時,我們希望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起個人成長經(jīng)驗與時代文化相連接的譜系,在走向社會之后,能夠不斷的書寫自己的藝術史或創(chuàng)業(yè)史。從這里起步,到各種不同的領域尋求與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他們有的堅持自由藝術家的身份,有的專事文化研究與藝術批評,有的成為高?;蛑行W的教師、有的從事社會性美術培訓,有的開辦公司獨立創(chuàng)業(yè),有的成為國家公務員或企業(yè)骨干……有時候山窮水盡疑無路,有時候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次展覽根據(jù)不同的工作、生活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情況,從實驗藝術畢業(yè)生中選擇十八個案,試圖呈現(xiàn)給大家一個實驗藝術教學因果的全方位紀實景觀。我們學生的共同點是在學術研究方面要下較大的功夫,在此基礎上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辨能力,并能夠以藝術的、或者自己的方式不斷地迸發(fā)具有價值有意義的思想火花。
十八個案藝術家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郁洋、王基宇、王雷、葉甫納、鄔建安、呂智強、孫博、陳明強、李洪波、楊威、張帆、張霄霞、高相發(fā)、徐珊珊、郭輝、程鵬、韓金鵬、董媛

部分參展藝術家主頁